社會丨張寶艷 以孩子的利益優(yōu)先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楊楠 日期: 2020-06-17

多年幫助失蹤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尋親的經(jīng)歷,讓張寶艷對婦女兒童問題的認識深入到心理健康、家庭關系、新興技術(shù)和社會治理等各個層面,而她所有相關的工作和思考始終圍繞親情展開

本刊記者? 楊楠? 圖? 受訪者提供?

編輯 ?周建平 rwzkjpz@163.com

?

連續(xù)兩年,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的提案建議都出現(xiàn)在微博熱搜中,被廣泛討論。2019年,張寶艷建議拐賣婦女兒童罪的起刑點調(diào)至十年以上;2020年,張寶艷建議對人販子終身追責,建議收買被拐婦女兒童新發(fā)案件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目標之中,這是一個希望清除人口買賣盲區(qū)、從源頭打擊買家的建議。

2007年,張寶艷和丈夫創(chuàng)立了公益網(wǎng)站“寶貝回家”,這個網(wǎng)站目前有三個板塊:“家尋寶貝”、“寶貝尋家”和“流浪乞討”,服務于尋子的父母、尋親的孩子,以及發(fā)布可能被控制的乞討兒童信息。在與公安部門的打拐數(shù)據(jù)庫合作之外,“寶貝回家”的志愿者多用最為質(zhì)樸的方式幫助尋親的人們:搜集所有可能的信息,然后用人工比對的方式在“家尋寶貝”和“寶貝尋家”中碰撞出可能性。截至目前,“寶貝回家”已幫助6277人找到家,其中走失被拐3340例。張寶艷坦言,這些被找到的孩子中,能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的寥寥無幾。

在“寶貝回家”,找到親人的最有力因素在于兩方親人都向外界提供了尋人信息?!皢蜗?qū)ふ叶际呛芾щy的,”張寶艷說。故而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,如果彼此被迫分離,都要站出來尋找對方。

以下是《南方人物周刊》對張寶艷的采訪,談及近年的尋親打拐工作,以及對保障離異家庭孩子的親情權(quán)的思考。

?

地方政府的擔當

有助于從源頭打擊人口販賣

Q:在今年全國兩會中,你建議將收買被拐婦女兒童新發(fā)案件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目標之中,并與干部提拔任用、公務員績效工資等指標掛鉤。如果當?shù)刂鲃由蠄?、干預、解救,可以在考核中加分,如果等到外部舉報介入,就應當減分。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建議?

A:其實很多孩子被拐之后,當?shù)厥侵浪麄儽还盏?。有的孩子的外號就是自己被買的價格,像廣東有個孩子叫萬三,實際上他就是被以一萬三千塊買來的;山東聊城有個孩子叫八百元,就是30年前用八百元買來的。還有些孩子,在村子里很受歧視,小朋友們一打仗,就說你是野孩子、你是買來的孩子。你想就連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他是被買來的,當?shù)卮甯刹靠赡懿恢烂??我們有個尋家的孩子跟我們說,他們那個村子本來就不大,誰家耗子下個崽大家都知道,家里有個孩子大家能不知道么?

所以說這么多年,其實有一些基層組織在這方面是不作為的,對拐賣婦女兒童的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我們前段時間接到一個被拐婦女的求助,她13歲就被拐去當童養(yǎng)媳,現(xiàn)在16歲。她曾經(jīng)向村民求助,村民去舉報,結(jié)果剛舉報完買主就知道信兒了,把這位婦女藏起來了。

如果能將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納入地方政府的考核,比如說等別人解救了,或者本人求助了,或者被我們這樣的機構(gòu)發(fā)現(xiàn)了,就應該對當?shù)鼗鶎咏M織追責,進行責任倒查。如果說是基層組織主動發(fā)現(xiàn)了,就可以有獎勵政策。如果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能有擔當,打擊人口販賣的買家,這個事就能從源頭上進一步控制。

?

Q:你這里說地方政府,包括農(nóng)村鎮(zhèn)村以及城市里的街道社區(qū)?

A:是的。雖然多數(shù)婦女兒童是被拐賣到農(nóng)村,但也有部分是賣到了城市里。比如廣東的潮汕地區(qū),比如茂名、河源都有買的,我們在廣州、深圳、東莞都有找到過孩子。

廣東這里,大部分孩子被賣到和福建交接的地方。閩粵交界處部分地方的風俗是家里沒有兒子就抬不起頭,所以有的家庭二胎生完不讓生了就買。還有的地方是考慮家族勢力,要是家里男丁興旺,在當?shù)鼐陀性捳Z權(quán),所以有的家庭在家里有男孩的基礎上還要買。

在城市里,有的人買了孩子還開出生證明,甚至有的人能開出雙胞胎證明,還有孩子落戶口、上幼兒園和小學等等,有很多關口是可以察覺、介入的。

?

Q:從你的感受而言,這13年來,尋親打拐的工作有什么進展和變化?

A:宏觀上來說,自2009年公安部實施專項打拐行動后,現(xiàn)在新發(fā)案件很少,每年不足20起,我們主要還是在攻堅一些舊案陳案?,F(xiàn)在DNA、大數(shù)據(jù)和人臉識別的技術(shù)運用廣泛,2015年時,公安部門就通過人臉識別一個孩子的雙胞胎哥哥的面容,幫我們這里的一個父親找回了被拐20年的孩子。

對于舊案,其實單向?qū)ふ沂呛茈y的。有些孩子雖然說他在找家,但是他的父母可能是在很偏僻的農(nóng)村,不懂網(wǎng)絡、不知道來登記,甚至可能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(jīng)出意外不在人世了。我們以前在重慶找到一個孩子,他家里就一直以為這個孩子掉河里死了,每年還去河里扔一些孩子小時候喜歡吃的火腿腸什么的。

無論是家長找孩子,還是孩子找家長,需要兩邊都站出來,都來登記信息。這些工作也很需要基層干部來幫忙,我們也在通過各種各樣的媒體擴大我們的影響力,讓更多的人知道“寶貝回家”。

我們的工作也是在搶時間。以前我們找到過一個孩子,這邊剛通知找到了,家里人就說媽媽剛?cè)ナ?,在殯儀館,孩子回去的時候就碰上媽媽的葬禮。我們幫助過年紀最大的老人,當時她91歲了,我們幫她找到了她妹妹。她是七歲被拐,拐走的時候還是民國時期呢。有的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直到過世那天都要找。

?

“我們找到的這些孩子

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的寥寥無幾”

Q: “寶貝回家”的首頁上不僅有父母找孩子,也有孩子找父母。主動來尋親的孩子大概是什么年齡,他們有什么樣的心理?

A:目前來說,尋家的孩子以80后90后居多。這些孩子相對來說比較成熟,特別是有一些自己成家立業(yè)了,可能就理解父母的這種感情了。

有的孩子記得自己被拐的過程,有的孩子是在村子里玩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說出了他的身世;有的孩子是自己慢慢長大之后,通過別人的話很敏感地感知出來的。比如我們有個尋家的孩子,就是別人說他和父母長得不像,他就來找我們,說他自己也覺得和父母長得不像。我們說你給我們看看你小時候的照片,他說他家找不到他小時候的照片,我們就說你可能是被拐的,因為正常情況下家里應該有孩子小時候的照片。這個孩子一直很猶豫,我們用了快兩年才把他說服,把血給采了。采完了一化驗,他就是一個重慶丟的孩子,被拐去福建24年。

?

Q:為什么這個孩子很猶豫,不愿意采血?

A:孩子終究在是在養(yǎng)父母身邊長大,跟養(yǎng)父母也有感情,他有各種顧慮。不僅是舍不得或者說怕傷害到養(yǎng)父母,當?shù)匾矔腥藢びH的行為另眼相看,罵他們是白眼狼,養(yǎng)不熟。再有一個,有的養(yǎng)父母也會對孩子進行洗腦教育,說你是父母遺棄的,是私生子,父母離婚了不要你,你家里窮父母把你賣了等等。這等于向孩子們灌輸了一些仇恨,這些孩子就一直很猶豫要不要找親生父母。

Q:想尋親的孩子找到親人之后,如何面對親生父母和養(yǎng)父母呢?

A:其實說實話,我們找到的這些孩子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的寥寥無幾。養(yǎng)父母家是他們從小生長的環(huán)境。有的孩子要是混得比較好,上了大學,有一個不錯的工作,再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的話,他的身份是需要改變的,包括他的畢業(yè)證、身份證等等證件都是要改的,很難回到從前。

再一個,很多親生父母找孩子都找得傾家蕩產(chǎn),家里很窮。而養(yǎng)父母的條件普遍好于親生父母,要拋開富足的生活,對孩子來說很難接受。此外,很多孩子找到家之后,親生父母和養(yǎng)父母之間會有一些糾紛,孩子夾在中間很為難。

也就是說,即使孩子找到親生父母了,也可能回不去了。但至少親生父母知道孩子在哪里了。好多親生父母最后也找我哭,說你看孩子又回到那頭了,我說那至少你看著了,你想他的時候可以打個電話或者見個面。像我兒子前兩年在外地工作,一年就回來兩趟,我這是親生的我不也天天看不著么。你就當孩子出去工作了。

?

“我們有很細致的訪談,

志愿者去比對信息,尋找能對上的”

Q:對于想要尋親的父母或孩子,你們要做的工作有哪些?

A:我們的志愿者會很詳細地了解情況、錄入數(shù)據(jù),還會去做一些走訪和信息核實。

很多父母和孩子不知道要描述什么情況,我們有一個問卷問得非常細致,比如手指上有幾個簸箕幾個斗,是不是斷掌紋,頭上有幾個旋兒,身上有沒有疤、胎記、燙傷等等。還有家里有什么人,喜歡吃什么,家附近有什么典型建筑物,有沒有江河湖海,是農(nóng)村還是城市,哪年生哪年丟的等等。我們把能想到的問題都做到問卷里,一點點地問孩子、家長。這個問卷其實就是個采訪提綱,最快也要聊幾天,你要不斷啟發(fā)他們。

?

Q:這其實要求家長對孩子觀察得很仔細。

A:對的。有的家長就挺細心的,但有的家長可能給我們提供的線索和實際就不一樣。像前些日子有個孩子找到之后,已經(jīng)做完DNA鑒定,這個家長就是一口咬定這個孩子有個痣在左手上,但這個孩子的痣在右手上。前面提到的那個被拐的重慶孩子,我們志愿者和父母說了就是這個,但父母出來一看,說他們家孩子眉間沒有痣,這個痣位置不對。但DNA做完了,這就是他們家孩子。

失蹤兒童家長劉利勤贈送錦旗感謝張寶艷

?

Q:獲得這些信息之后你們要做什么?

A:我們會在“寶貝回家”的網(wǎng)站上發(fā)一個有關這些信息的詳細帖子,帖子會有固定的模式,家長和孩子可以在對應的分區(qū)里找。我們的志愿者也會里在面找對應的信息。

志愿者的工作也是分區(qū)的,像有的孩子說喜歡吃折耳根,我們就在云貴川那一帶找,孩子說小時候喜歡吃涼皮,這可能在陜西,還有孩子記得方言里的一些詞,我們也能判斷。還有一些說法不一樣,我們也都要去查一查,比如可能有人說有個胎記,另一個人的形容是有顆痣或者瘊子等等,就需要嘗試各種條件去檢索。

最夸張的一次,廣東的楊婷婷登記了被拐14年的女兒,一分鐘后我們志愿者就想起來有一個符合條件的孩子,真的就找到了。

“寶貝回家”工作人員合影

?

Q:你們和政府部門如何合作?

A:我們和公安、民政部門都有合作。2009年我們和公安部建立了打拐合作機制,我們將線索或者舉報反映給警方,也會協(xié)調(diào)來尋求幫助的父母或孩子去當?shù)鼐讲裳濪NA。公安部有一個打拐數(shù)據(jù)庫,這些數(shù)據(jù)點都會入庫。

我們和民政部門也有合作。有的救助站收留了一些被遺棄的孩子、智力障礙的成年人,或是一些癡呆的老人,我們也會幫助尋找親屬。

我們自己也會去了解一些因病因殘流浪乞討的孩子,聯(lián)系一些公益組織去救助,治好病了就不用乞討了。

?

Q:然后你們也幫助這些乞討的孩子找到家人嗎?

A:其實有一些孩子就是家人領著乞討的,或者說家人允許的。我們的志愿者曾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三個山東的姐們兒,先天性白內(nèi)障,一直在太原乞討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之后把孩子送回去,發(fā)現(xiàn)這三個孩子沒有爸爸媽媽,就跟著奶奶生活。丐頭跟奶奶租的,一個孩子一天十塊錢。

后來我們聯(lián)系當?shù)孛裾?,把這幾個孩子的低保解決了,完了還送到福利院。中國福利基金會捐了錢,在北大醫(yī)院給三個孩子的眼睛都做了手術(shù),都治好了。

?

“這么多年,

人販子騙小孩的手段都差不多”

Q:2019年,“寶貝回家”一共幫助了1567個家庭團圓,其中502個是被拐和被遺棄的孩子,其余一千多個家庭是什么情況呢?

A:其余的是被拐婦女、失聯(lián)的成年人和一些被遺棄的成年殘疾人或老年癡呆癥患者。成年人與家庭失聯(lián)有很多種情況,多數(shù)還是家庭內(nèi)部溝通不太好,比如處對象家里不同意、和家里人鬧矛盾,或者出去打工混得不好、覺得沒臉回去見父母就不聯(lián)系家里。我們找到之后就告訴雙方信息,下一步工作需要他們自己去做,我們?nèi)フ{(diào)解也沒用,解鈴還須系鈴人。

?

Q:你在之前的采訪里提到,你們有個工作人員自覺教育孩子很到位,但在你們的演習中,孩子被志愿者騙走了三次。人販子通常會用哪些手段去騙小孩子?你對防止孩子丟失有什么建議?

A:其實這么多年,人販子騙小孩的手段都差不多,就是給點小禮物。比如給小朋友整個小烏龜或者玩具槍,拿個小汽車或者給看看手機上好玩的,還有讓小孩子幫忙指路的。像我們有個志愿者,他們家姑娘對糖沒有免疫力,給塊糖就能騙走。演習完了他就打,打完了、“教育”了,給塊糖姑娘還是能騙走。我就和他說,你就別指望姑娘自己保護自己了,你要保護好她,不讓她離開你的視線。

其實拐兒童更多時候是用強制手段,在沒人的時候,強行給抱到摩托車或者面包車里。所以我覺得給孩子教育防拐的同時,更應該教育的是家長,教他們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孩子。

?

“希望以孩子的利益優(yōu)先,

不能因家長間的恩怨而傷害孩子”

Q:你今年還有個建議是保護離異家庭孩子的親情權(quán)?;诓糠蛛x異家庭中兒童缺乏父母雙方或一方親情關愛,甚至有父母一方將孩子藏匿作為籌碼的情況,你建議應立法保護離異家庭兒童享有親情權(quán),對拒絕執(zhí)行法院判決的一方依法入刑;對藏匿兒童或多次阻止探視的一方剝奪監(jiān)護權(quán)并納入社會征信系統(tǒng)。這個建議的提出由何而來?

A:“親情權(quán)”應該說還不是一個嚴肅的法律用語。只是從親情的角度來說,感覺這是孩子應該享有的一種權(quán)利。孩子不能因為父母離婚,而成為父母相互攻擊的籌碼。

這個現(xiàn)象最開始是有家長在微博上給我留言,說有這么一個群體,離婚之后,雖然自己有探視權(quán),但是看不到孩子;有的是獲得了撫養(yǎng)權(quán),但是對方把孩子藏匿起來。他跟我說他們也是一個被拐孩子家長的群體,只不過他們的孩子被親人給拐走了。

后來我進了他們一個微信群,我發(fā)現(xiàn)群里居然有的家長十多年沒看到自己的孩子。我感覺這個事情真的挺讓人沒法接受的,自己生的孩子你看不著。不僅是家長,其實孩子也可憐,十多年見不到父親或母親,親情的缺失,對性格養(yǎng)成、心理健康等方面多少會有些影響。我提建議就是希望以孩子的利益優(yōu)先,不能因家長間的恩怨而傷害孩子。

?

Q:你進的微信群成員主要都是媽媽么?

A:我進的這個群是的,他們給自己起名叫“紫絲帶”。但這次我這個建議被報道后,也有一些孩子的爸爸給我留言,說他們也看不到孩子,這是雙方都會存在的。

我感覺是爸爸藏得更多。因為很多爸爸認為孩子是自己家的骨血,尤其是小男孩,離婚時就不把孩子讓給媽媽。另外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一般都是男方的經(jīng)濟條件好一些,有的女性生了孩子后,可能在家做了全職太太,真到離婚時經(jīng)濟基礎各方面都不如男方,所以法院也更可能把孩子判給男方。

?

Q:今年兩會的會程中,你印象深刻的工作內(nèi)容有什么?

A:印象最深的還是民法典的討論,從頭看到尾,不熟悉的內(nèi)容去查資料。比如民法典規(guī)定,夫妻離異,將征求孩子想跟誰的意見的年齡降到了八歲。這就更加人性化了,八歲的孩子其實是有認知的,他可能知道更想、更適合和誰生活在一起。

?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06期 總第806期
出版時間:2024年09月16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