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丨白希那 下雨天里找童話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邱苑婷 日期: 2020-06-17

在陰郁時光里,幸福童年曾是讓她重新站起來的力量

本刊記者? 邱苑婷? 發(fā)自北京

編輯? 周建平? rwzkjpz@163.com

?

首爾的窗外正在下雨。

6月底到9月初是韓國的雨季,一年里,三分之二的降水都發(fā)生在夏天。白希那往窗外看了看——云層壓得很低,給人一種快掉到地上的錯覺。

她想,如果含著雨水的云落到地上,也許就會有人撿到云朵吧?

白希那一直想做一本和雨有關的書。在美國加州留學時,她最想念的就是韓國的雨。那時候她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動畫制作,加州總是陽光燦爛,干凈通透,卻沒有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。首爾的味道在雨季是濕漉漉的。

喜歡烹飪的姐姐建議,不如寫個和烹飪有關的故事吧。這么想著,白希那腦中有個故事逐漸成形:

清晨,“我”從睡夢中醒來,發(fā)現(xiàn)外面正在下雨?!拔摇焙偷艿芮那钠鸫?,在樹梢上撿到了一小塊云朵,回家交給媽媽。媽媽用云朵揉面團、發(fā)酵、放進烤箱,做成了云朵面包當早餐。上班快遲到的爸爸來不及吃,急匆匆趕出門,而在家里,香噴噴的云朵面包從烤箱里飄了出來,吃了云朵面包的“我”們也飄在了空中……

故事的最后,為了給爸爸送早餐,“我”們飛上尋找爸爸的旅程,最后用會飛的云朵面包把被困在公交車里寸步難行的爸爸救了出來。

這個故事有什么特別的呢?特別在白希那沒有止步于此——她把這個故事,做成了一本結(jié)合繪畫、微縮模型、布藝、剪紙、拼貼、泥塑、攝影的平面立體繪本。放眼世界兒童圖畫書領域,這是前所未有的嘗試。2005年,正是憑著這本令所有人耳目一新的《云朵面包》,韓國繪本作家白希那被評為當年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“虛構單元年度最佳作家”,《云朵面包》則從此被韓國學界譽為“韓國圖畫書走向世界的標志性作品”“當代兒童圖畫書創(chuàng)作的分水嶺”。

自那之后,白希那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創(chuàng)作秘門。2020年,受疫情影響,國際林格倫文學獎第一次以線上方式頒獎,最終花落韓國繪本作家白希那。

白希那是那種看上去就有一個幸福童年的人。笑起來溫柔知性,因為得到過充盈的愛與信任,眼底透出的都是對世界的善意。但少有人知,這樣陽光的她,也曾陷入抑郁癥的谷底。而在最艱難的時候,讓觸底的她重新站起來的,正是父母給她的愛和那些童年的幸福回憶。

?

“堅信我是被保護的”

小白希那躺在屋子里,準備睡午覺。窗外傳來樹葉被風吹打的沙沙聲響,門外有布料鋪在地上、用剪刀剪開的聲音。

這些背景音在童年的她聽來感覺很安全,“很像搖籃曲”。這種舒服的狀態(tài),讓她堅信自己是被保護的——“這應該也是童年時代才能享受到的特惠吧?!?/p>

白希那有兩個姐姐,大概從11歲開始,姐妹三人迷上了用碎布制作玩偶,做了不少形態(tài)各異的怪娃娃。某一年寒假,她們還專門在屋里做了一次手工布娃娃展覽。唯一一位被邀請的嘉賓是她們的奶奶?!八彩菫槲覀兲峁┧椴嫉馁澲蹋卑紫D钦f。這唯一的嘉賓給展覽的評價是:

“好像會鬧鬼一樣?!?/p>

直到19歲,白希那才第一次用黏土做玩偶。她從來沒有專門學習過黏土或泥塑,但或多或少,童年的手工經(jīng)驗為白希那后來的創(chuàng)作鋪了路。從《奇怪的媽媽》到《糖球》《我是狗》《澡堂里的仙女》,這些繪本里的人物和動物形象都是白希那用黏土捏出來、布置好微縮場景進行拍攝的。

國際林格倫獎評審團對白希那的評價中有一句話,說她“對材料、樣貌和造型都有非常細膩的感覺”。無論她手下的黏土是被捏成澡堂里的仙女老奶奶,還是落單的內(nèi)向小孩,還是各色小狗,皆貌離神合,外表實在說不上好看,透出的神韻卻總是和善又孑然,總帶著某種“丑”態(tài)可掬的怪異感。

捏黏土、做微縮模型的過程,也是白希那把自己的心念糅進去、捏成形的過程。那些在抑郁癥深淵里的日子,她盡量讓自己扎進手工和故事的世界,用手上的動作轉(zhuǎn)移注意力。

這樣的創(chuàng)作過程也讓她的作品產(chǎn)出變得更慢。通常,一個形象的設計和制作就要花掉她一整天,最開始因為不熟練,耗的時間更長。就算是同一個角色,配合不同情節(jié)的需要,也得生出各種變化,有時是姿態(tài)、有時是表情,而每本繪本里出現(xiàn)的形象通常都有幾十個——比如《我是狗》里,為了介紹“我的媽媽鈴鐺每年都會生特別多的孩子”,白希那一口氣捏了30只品種不同、樣貌神情各異的小狗,但只構成了書中的一頁——她讓30只小狗組成了一張樹狀家譜圖。

哪怕不算上創(chuàng)作故事、思考如何把故事轉(zhuǎn)變成畫面的時間,一本書要制作玩偶和布景、再拍攝的時間也會持續(xù)半年左右。大部分時候,白希那的目標是一年出一本圖畫書,可謂相當?shù)彤a(chǎn)。

但這個過程對白希那而言充滿趣味。黏土無言,但每一個都像剛從故事里走出來似的。制作它們時,白希那和那個小時候沉迷在布偶世界里的自己沒有多大差別。

?

日常生活里的魔法

運用不同材料和藝術手法創(chuàng)作平面的立體繪本,如今已成白希那的標志。這一想法的緣起得追溯到《云朵面包》。

構思好故事框架后,白希那完成了《云朵面包》的人物設計,畫了草圖也做了樣書,但樣書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。她發(fā)現(xiàn),用傳統(tǒng)繪畫的方式雖然感覺更自然,但整體形象都是扁平的,和她想要的立體感相去甚遠。

下雨天特殊的氛圍,到底怎樣才能表現(xiàn)出來呢?

白希那做了很多實驗,也想了各種辦法。最后,她想到燈光。雨天,濕漉漉的街道、行人們撐的雨傘,總是會閃閃反光——橙色的是路燈的光,紅色、黃色、綠色是紅綠燈的光,刺眼的銀白色可能是從遠處開來的小汽車的燈光……

她把畫好的人物都剪了下來,再把它們擺放在立體的空間里,比如自己用紙箱子制作的微縮街道或房屋布景,讓那些人物各得其所,再加入臺燈的燈光,制造光影的效果。在這微型故事劇場面前,她調(diào)整角度架好單反相機,把想要的故事畫面拍了下來。

效果出乎意料地好。如法炮制,她把一朵小棉花當云朵,像烘焙一個真面包一樣拿出玻璃碗,調(diào)制面粉、水、雞蛋和“云朵”,發(fā)酵揉面,再把每個步驟用相機拍下來,手把手教讀者做云朵面包。

白希那對“神奇的食物”情有獨鐘。除了吃完能飛起來的云朵面包外,她還創(chuàng)作過各種和美食相關的故事:《月亮冰激淋》里月亮融化成冰激淋,停電的大樓里的住戶們吃了立馬感到了涼爽;《糖球》里的小男孩吃下不同顏色的糖球,就能聽懂不同物體或動物說話,甚至能聽到已離世的奶奶嘮叨;《奇怪的媽媽》里真媽媽被工作困住,代班媽媽煮奇怪的雞蛋湯、煎奇怪的荷包蛋,卻讓回家的男孩感到了溫暖;《澡堂里的仙女》里“我”最喜歡洗完澡喝小酸奶,小酸奶的味道也成了“我”和澡堂里的仙女奶奶的獨特記憶……

所有這些神奇的食物,總連接著某種特殊的功能,或藏著人間的情誼與溫暖,哪怕是陌生人之間。白希那自我分析,說自己“比較喜歡稍微具有一點現(xiàn)實感的奇幻故事”。哪怕是借用東方傳統(tǒng)故事中仙女的形象,她也會給仙女加上皺紋和贅肉,把她們捏成身邊經(jīng)常見到的老年或中年女性的樣子——那些幫忙照看孩子的女性長輩形象?!鞍焉磉呉恍┦熘哪铀茉斐梢粋€形象的時候,我覺得讀者可以重新發(fā)現(xiàn)這些角色的存在,而且還會覺得‘好像是經(jīng)常見到的樣子’,覺得這些人物都很親切?!?/p>

出于同樣的原因,她喜歡研究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“有可能會發(fā)生的小小的魔法”:“做飯屬于生活中最日常的事情之一,但是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它就像魔法一樣?!彼^的魔法,是各種各樣的食材通過烹飪變身成為食物的過程。在白希那看來,這個變身過程“很神奇,也很有趣”。

白希那愛吃美食,在她童年記憶里,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,“可以為疲勞的身心加油打氣?!毙r候,白希那的媽媽從姥姥那學到了做豆包的方法,經(jīng)常按姥姥的食譜給孩子們做豆包吃?!岸拱鼱C燙的、白白的、軟軟的,再抹上黃油,在它完全融化之前咬一口,感覺和到了天堂沒什么兩樣?!?/p>

?

救贖與慰藉

關于抑郁癥,白希那對公眾提得不多。

每當在采訪中被問到過去的心理困境,她只是淡淡地點頭應承,用一貫溫柔、輕描淡寫的語氣簡單答復,然后說起童年與繪本創(chuàng)作給予自己的力量。面對孩子時,她會更耐心一些:“創(chuàng)作圖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,過去也經(jīng)歷了很多辛苦的事情……其實我也好多次懷疑,善良的人會不會真的有回報?努力就會有收獲嗎?但是,畢竟這個人生是我自己的,怎么可以不努力就放棄呢?”

這次采訪,她給出了類似的答案:“確實是這樣??梢宰屛以诓话驳娜松姓业缴钪匦牡恼俏业墓ぷ?,創(chuàng)作圖畫書?!?/p>

她甚至不用“黑暗”或“痛苦”這樣極端的詞,只說“不安的人生”。在她的繪本里,也幾乎感受不到灰暗和陰郁,除了偶有孤獨感外,底色確乎是橙色調(diào)的暖意,像夜里總有人等著你回家的那盞橙色的燈。她度過了幸福的童年,但成人后,總要撞進現(xiàn)實世界,這個世界里有背叛、有復雜、有不順人意的挫折。

幸福的童年過分保護她了吧?現(xiàn)實與溫室落差太大吧?這么想的不乏其人。

面對“幸福的童年給你最大的影響是什么”這個問題,白希那篤定地說:“幸福的記憶也許就是讓我在成為大人、遇到苦難的時候,給予我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。非常艱難的時候,讓觸底的我重新站起來的正是父母給我的愛,和由此獲得的幸福回憶。如果我的書也可以成為孩子們童年時代中幸福回憶的一部分,我會非常高興。”

正是所有那些溫暖、充滿安全感的童年記憶,成了她創(chuàng)作繪本的想象之源。

七十多年前,因為一個七歲瑞典女孩的肺炎,有了媽媽阿斯特麗德·林格倫為女兒在病中講的關于長襪子皮皮的故事;有了《長襪子皮皮》,才有了后來的國際林格倫文學獎。在全球仿佛被新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時刻,瑞典文化部部長在該獎的頒獎直播中說:

“我們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,在很多情況下,還是一個很恐怖的時代。當我們自己都不太了解的時候,我們要如何向我們的孩子解釋這個世界正在發(fā)生的事情?林格倫從來都不害怕向孩子展示世界不那么陽光的一面。她相信孩子們,也相信孩子們身邊的大人會找到應對復雜與憂慮的辦法,有時會用一種幽默的方式,有時則會抱著更加深刻嚴肅的態(tài)度。在共鳴的重要性無比明確的現(xiàn)在,閱讀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、消除邊界的方法之一。很多孩子現(xiàn)在都不得不待在家里,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走出家門,重新與自己的朋友相見,但文學是可以讓孩子們在家中探索世界的方法,甚至或許還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全新的世界,讓我們得到慰藉?!?/p>

誠如頒獎理由所言,“通過電影一樣的圖畫書向讀者講述著孤獨和團結(jié)的故事”的白希那,她的故事,既是自我的救贖,也是全世界孩子的慰藉。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06期 總第806期
出版時間:2024年09月16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