瓊·狄迪恩:為了活著,我們講述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盧琳綿 日期: 2022-01-21

1977年接受《巴黎評論》訪談時,狄迪恩說,“意義本身居于詞語、句子和段落的韻律之中……我的寫作方式是存在方式?!笔聦嵣纤沧龅搅?。

瓊·狄迪恩(1934-2021) 美國,作家

Electric literature.com網(wǎng)站曾發(fā)起一項調(diào)查,詢問美國獨立書店的運營者:“店里最常被偷的書?”“可能是瓊·狄迪恩的《向伯利恒跋涉》?!被屎髤^(qū)一家書店老板稱。“請不要再偷書店里瓊·狄迪恩的作品了!”這張小紙條貼在布魯克林一家社區(qū)書店的書架上。

很能理解偷書賊,美國文化偶像瓊·狄迪恩的形象可能最接近人們對于作家的想象。不少媒體在評論她時,都會提及一句“A Chic Writer”。作家特莉·紐曼在《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》一書封面中就使用了狄迪恩最廣為流傳的照片。那組照片里,她穿一條素色長裙,一輛跑車出鏡,大大的煙圈與“加州之女”狄迪恩漠然疏離的氣質(zhì)讓人過目不忘。照片攝于1968年,也正是這一年,狄迪恩的第一部非虛構(gòu)作品《向伯利恒跋涉》出版。2017年,在自傳性紀(jì)錄片《瓊·狄迪恩:中心難再維系》中,年過八十的狄迪恩依舊簡約利落,2015年她還因代言時尚品牌Céline重回大眾視野,留下了酷奶奶的形象。

1957年,畢業(yè)一年的瓊·狄迪恩進入《vogue》,“每個字、每個逗號都必須發(fā)揮作用”,在這種要求下,狄迪恩接受了嚴(yán)格的訓(xùn)練。三四百字的圖片說明,編輯會和她再刪到五十字,“我們成了近義詞的鑒賞家,動詞的收藏家?!?/p>

上世紀(jì)60年代,隨著精英主義退潮,在嬉皮士運動浪潮下,一代人沉浸在迷惘與虛無之中。此時狄迪恩結(jié)了婚,離開紐約,回到加州,想寫小說卻無法提筆。現(xiàn)實的混亂和失序讓她不得不寫下了《向伯利恒跋涉》,“那是我第一次直接而坦率地去接觸和描述萬物在消散的依據(jù)、一切在解體的證明。”

經(jīng)典開篇誕生了:“中心難再維系……青少年們在外游蕩,沒有過去,也沒有未來,如同長蛇蛻皮;孩童懵懂無知,也再無機會了解維系這個社會的游戲規(guī)則。人們銷聲匿跡。孩子不知去向。父母人間蒸發(fā)。被拋下的人們漫不經(jīng)心地填寫完失蹤報告,然后自顧自地繼續(xù)活下去……”

這種帶有鏡頭感的隨筆讓狄迪恩迅速出名。美國媒體寫道,她的文字,宣告美國文壇迎來了一個強悍、簡練、獨特的聲音。1973年,湯姆·沃爾夫?qū)⒌业隙骷{入文集《新新聞主義》,瓊·狄迪恩與卡波特、特立斯等人被視為文學(xué)化新聞寫作的先行者。狄迪恩成為一種風(fēng)格。《衛(wèi)報》稱:“‘狄迪恩般的’‘狄迪恩式的’,指代其相關(guān)的一切:一位超脫、充滿洞見和預(yù)知,但卻有著脆弱感的女作家,她揭開美國之瘡痍,使其活生生地暴露在美國讀者的面前。”作家普羅斯評價說:“她在書中使用了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聲音——西方的、女性的、焦慮的?!比缃?,這種“焦慮的悸動”在中國也找到了它的讀者。

1977年接受《巴黎評論》訪談時,狄迪恩說,“意義本身居于詞語、句子和段落的韻律之中……我的寫作方式是存在方式?!笔聦嵣纤沧龅搅?。2003年冬,丈夫猝死,兩年后女兒離世,她寫下了《奇想之年》和《藍夜》,談?wù)摗皢蕬Q”以獲得自救。正如她在作品《白色專輯》開篇中寫的:“為了活著,我們講述?!?/p>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06期 總第806期
出版時間:2024年09月16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(zé)任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