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不可切割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楊時旸 日期: 2022-04-22

《人生切割術》之所以被劇迷奉為久未見到的封神之作,一方面在于其堅持反烏托邦經典配方的同時又萃取出嶄新味道,另一方面,則是因為這部劇中暗藏著無數細小的“梗”,初看從未覺察出什么,而走到最后一集,才猛然發(fā)現,前面的每一個細節(jié)都暗藏深意。

任何一個職場人士都或多或少曾冒出過那個念頭——如果能將工作和生活徹底分開該有多好。工作時工作,生活時生活,像兩個自己,彼此永不攪擾?!度松懈钚g》中的盧蒙公司將這個美夢實現了。這家神秘又龐大的公司用分離技術,人腦裝上了“開關”,進入那棟公司大樓,從電梯緩緩下沉的時候,你就變成了工作人——innie(內部人);下班,走出那棟樓,你就成了生活人——outie(外部人)。工作人知道自己在外部有“在別處”的生活,外部人也知道自己在盧蒙上班且接受了分離手術,但也僅限于此,兩者之間橫亙著不可逾越的界河。直到有一天,盧蒙公司來了新人,一切原本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開始抖動起來。

無論從題材、設定還是故事內部的構架與推進方式來看,《人生切割術》都是一個標準的反烏托邦故事。它冷峻又邪祟,既有《1984》的黑暗和肅殺,又有《美麗新世界》中的狂歡和迷亂;既有諸如《黑鏡》《西部世界》一類的新興敵托邦中的科技感,又有上世紀cult式的惡作劇范兒。

《人生切割術》的推進方式是反烏托邦故事標準的走向:禁錮—覺醒—受阻—掙脫,人與人從被隔絕的原子變成真正攜手合作的團隊,從分裂變得凝聚和相互信任——這種走向與故事中的“切割術”形成了巧妙的共振、對照與反差,都是分離與彌合、對峙與重建,大腦中的機制如此,人的行動與關系也如此。反烏托邦的敘事范式得以從內而外地建立起來。

而那個讓超級穩(wěn)定結構產生裂縫的因素是從Helly R的出現開始的。這個年輕女人在一間會議室醒來,發(fā)現自己逃脫無門,聲音從小小音箱里傳來,令其回答幾個莫名其妙、互無關聯的問題,然后,她被告知自己即將在這家盧蒙公司工作,并觀看了自己此前自愿接受分離術的視頻。她被介紹給三位同事:資歷最長的Irving,有點猥瑣的熱心小哥Dylan ,以及剛剛替補前任擔當主管的Mark。他們的工作——如果那算得上工作的話——是要在屏幕上挑選出“令人害怕的數字”,并消除它們。圓咕隆咚的古老電腦,屏幕上舞動的數字像是紅白機時代的電子游戲。從這開始,一些微妙的圖景漸次顯現,其實,這個公司的一切都像是舞臺的布景,員工的行為也像自己都不知為何而做出的表演。這里充斥著古怪,極簡主義風格、極干凈、空曠的巨大辦公室里,四個人的工位彼此緊挨,公司里到處是創(chuàng)始人的諺語與畫像……這一切既肅穆又扭曲,又崇高又低劣,這些乖謬景象伴隨著四個主角的探索,逐漸揭露出整個公司的全貌:懲處與獎勵,心理治療和行為干預,永遠滿含笑意但卻深藏陰謀的中層主管,視公司為信仰的高層 Cobel女士,只通過聲音出現的公司董事會,以及其他那些藏在公司各個角落里的、彼此不能交流的神秘部門……

故事氤氳出一種獨特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詭譎,一座孤城般的公司,一座終日被白雪遮蔽的小鎮(zhèn),幾個散落在各處的孤獨的人。盧蒙公司看起來一切都好,熨帖又穩(wěn)妥,但似乎總缺少些什么?缺少什么呢?自由,自主,以及對于所有事、所有人的來龍去脈的交代。換句話說,這里像個隔絕艙,每個人都沒有來由,沒有去處,所做的事情沒有前因也沒有后果,他們的頭腦中像被突然植入了一組代碼,如提線木偶般完成眼下的事,換取一塊巧克力,幾塊糕點,一張象征榮譽的照片,似乎這就是最值得爭取的事。他們像是猴子和白鼠,在迷宮與轉輪里奔突,總被看不見的眼睛盯著。

工作與生活的內外兩個世界,原本一直穩(wěn)定,直到新到來的Helly R決定沖出這個公司,結束這種令人窒息的生活。于是,困境出現了。這是一個極其典型的黑色幽默般的困局——如果你想從盧蒙離職,就需要外部的你掌握這個想法,做出這個決定,不然,這就無法成立,外部的你只會一直保持每天上班、回家的無限循環(huán)。而盧蒙有著嚴格的安檢制度,離開的時候,身上不可能藏有文字,也就是說,任何一個接受分離手術的人都無法做到自己與自己“里應外合”。這是經典的“22條軍規(guī)”般的魔咒,也猶如那個令人絕望的假設:如果一個人被送進了精神病院,如何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。從這個角度去講,盧蒙幾乎就是邊沁的環(huán)形監(jiān)獄與《1984》的老大哥的雜交升維版,只是換上了現代和溫馨的環(huán)境,但卻隨時泄露出更原始的兇惡。那些古老的監(jiān)視辦法都來自于外部,而現在的監(jiān)視直接嵌于大腦內部。

說到底,這一類敵托邦設定中喚起反抗決心和勇氣的緣由都是愛。在這個故事里,有Irving的同性之愛,有Dylan對孩子的父子之愛,也有Mark對亡妻的追憶……所有這一切凝聚成代表人性溫度的一端,而與之對立的則是公司里那些高管對盧蒙體系的信仰,熾烈和冰冷,柔情與剛硬,二者構成了不可避免的對決。

《人生切割術》之所以被劇迷奉為久未見到的封神之作,一方面在于其堅持反烏托邦經典配方的同時又萃取出嶄新味道,另一方面,則是因為這部劇中暗藏著無數細小的“?!?,初看從未覺察出什么,而走到最后一集,才猛然發(fā)現,前面的每一個細節(jié)都暗藏深意。公司的俯瞰圖猶如人類大腦的切片;Irving在工作時出現的黑色粘稠液體的幻覺是“外部自己”繪畫的顏料;盧蒙強調的九大核心價值與四種脾氣秉性對應著公司里的各種設置……這些謎題一個勾連一個,似乎無窮無盡,成為一場挑逗劇迷參與的解謎盛宴,到處是明顯的象征與隱秘的指涉,讓人驚駭地回想起某個久遠的細節(jié)或者感到一陣脊背發(fā)涼。

這個故事由AppleTV出品,導演是以喜劇出名的本·斯蒂勒,但他曾經導演過一部扎實的現實題材美劇《逃離丹尼莫拉》,而另一位導演伊費·麥卡德爾則參與過劇版的《美麗新世界》,這一次他們將現實與飛升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。

喬治·奧威爾在《讓葉蘭繼續(xù)飄蕩》中寫道,“摩西的十誡被縮短成了兩條,一條是‘汝等應當掙錢’,而另一條是‘汝等不可失業(yè)’?!蹦撤N程度上講,這成了解釋《人生切割術》的一句讖語,當然,這部劇里的公司已經脫離了金錢和利潤,上升為一種隱喻。這個故事并不瞄準政治,但用公司這個概念對準了一切系統(tǒng)、機構和體制性的權力機制,完成了一場冷峻的審判。

《人生切割術》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。我們的身份和人性被什么定義?是記憶,捍衛(wèi)記憶就是捍衛(wèi)自由,捍衛(wèi)自己,捍衛(wèi)人性本身。我們不應允許記憶被外力篡改、截取、添加和挪用。在目前完結的第一季的結尾,故事留下了一個更大的懸念,男主角Mark的妻子還活著,且一直生活于盧蒙公司之中。這將成為一個更大的推動力,而那些埋藏著的無數個小小的謎團,或許也將漸次解開。

網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06期 總第806期
出版時間:2024年09月16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