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孔 | “藍鯨”游戲發(fā)起人入獄后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文 高伊琛 日期: 2018-01-03

探索死亡及尋求刺激的心理,使得他們主動跳入漩渦

鯨魚困在淺灘往往被人類看作集體自殺行為,當這一名字被安在游戲中,殺傷力相比鯨魚擱淺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凌晨4:20起床、不與任何人交談、看一天恐怖電影、用刀片在手臂上刻一條藍鯨等,都是藍鯨自殺游戲的任務。而這些任務,都是為了增加參與者的負面情緒,產(chǎn)生心理負擔,最后精神恍惚,對任務發(fā)布方的控制產(chǎn)生洗腦式依賴。

事情的嚴重性超乎想象。2017年2月,年僅15歲的俄羅斯少女Yulia Konstantinova和16歲的Veronika Volkova從公寓高層縱身躍下,雙雙死亡,跳下去之前,她們在網(wǎng)上發(fā)布了“結(jié)束”的字樣,Konstantinova還配了一張藍鯨的圖片。

最初吸引她們的,是這游戲很“酷”。根據(jù)心理學家分析,這些孩子大多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,平時缺乏溝通和交流,被好奇心吸引去完成任務后,獲得了組織者的肯定,對其產(chǎn)生感情與歸屬感。

50天內(nèi),從自虐到自殘再到自殺,是藍鯨死亡游戲組織者希望玩家走完的全過程。游戲發(fā)起人菲利普·布德金(Philipp Budeikin)今年21歲,被大學開除前讀的專業(yè)是心理學。

“生活糟透了,不會變好了。你是一個很無趣的人,你的父母不需要你,也永遠不會理解你。你的生命,除了在年輕時候自殺,不會有任何美好的事情發(fā)生。你是被選中的人,死亡告訴你一切的答案?!?/p>

布德金對一位參與者說出上面這番話。發(fā)現(xiàn)她在自殺這一步猶疑時,布德金建議她服毒,他說,相比于跳樓或者臥軌,這種死亡方式“一點痛苦都沒有”。

女孩自殺,未遂。布德金被控致130名年輕人死亡,他對此并不承認,只是對警方說,死亡數(shù)是17,待死者28個。

有一個事實他供認不諱——他很清楚自己在誘導他人自殺,并因此得到成就感。布德金將那些死于藍鯨游戲的孩子們稱為“生物垃圾”,他認為,他們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,而自己,只是在替社會清除垃圾。

名為“藍鯨”的大網(wǎng)自2013年開始罩向俄羅斯的青少年。17歲的布德金在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(wǎng)站VK上發(fā)布恐怖血腥類視頻,傳播藍鯨自殺游戲,吸引了大量的未成年人關注。他對這些參與者發(fā)布任務,逐漸增加難度,篩選掉那些不容易操控的孩子,將更容易突破心理防線的拉入自己的小團體。

隨著游戲的擴散,中國、英國、阿根廷、波蘭等國家的青少年也接觸到這一游戲。盡管布德金已于2016年10月被捕,但陷入狂熱的追隨者還是無法停下腳步,每天都有女孩寄信到監(jiān)獄向布德金表白,更有人將他制定的游戲規(guī)則翻譯成別國語言傳播出去。

青少年的自殺游戲脫離了布德金的掌控,演變成一種“流行”。探索死亡及尋求刺激的心理,使得他們主動跳入漩渦。

在中國,這一獵奇的游戲借助QQ群組的方式悄然興起,以“藍鯨”“4:20”等關鍵詞為群名,誕生了各種發(fā)布自傷自殘任務的小團體。他們的核實工作細致,甚至考慮到了防范措施,要求女孩加入前上交舉著身份證的裸照,男孩提交姓名與住址,一旦退出或泄密,就會遭到報復。

在被媒體曝光后,騰訊將有相應關鍵詞的QQ群組強制解散,新浪采取多種措施減少藍鯨游戲的信息擴散,百度關閉相關貼吧,360、搜狗等多家網(wǎng)站也在搜索頁面上設置了提醒。

現(xiàn)在,在搜索引擎輸入“藍鯨自殺游戲”,會在最頂端看到這樣一行字:請珍愛生命,遠離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活動。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,但我們?nèi)匀豢梢辕熡约骸?/p>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06期 總第806期
出版時間:2024年09月16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